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发改委:中企外迁是正常现象 以中低端产业为主

作者:刘瀚琳 网编:陶凤 2019-07-16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刘瀚琳)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孟玮就中企外迁“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作出回应:“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不大,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总体可控。”

孟玮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对这一现象,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的企业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转移。有的企业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在7月15日召开的 “国是论坛——2019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以中国制造业强国大国地位而言,制造业外迁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毁灭性影响。

不过,白明同时强调:“我们也不能够过于乐观。虽然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单个体量不大,但是在东盟的体制下,互相减免关税,又加入很多其他便利安排,使它们之间的资源配置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它们合力形成较大规模经济,形成产业关联。”

产业链转移并非新事。早在数年前,部分企业因劳动力、土地价格或自身布局等因素影响,已经开始海外转移。其中,一些电子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抱团转向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

CEI企业研究所秘书长唐大杰表示,实际上,中企外迁的议题包括主动外迁与被动外迁两方面。例如,近几年一些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南亚与非洲等地主动外迁。另一方面,比如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执行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资关系紧张导致的大范围劳动密集型产业前往廉价劳动力富足的东南亚国家。

“当然也会存在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因为缺乏完善的产业链以及经济、政策的差异,企业回流的现象。但外迁和回流都不会成为主流,毕竟启动资金、解雇国内工人成本不菲,大部分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自身外迁能力不足的困境。”唐大杰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

除国内企业外,近期有媒体称三星等在华外资企业也传出裁员撤厂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早些时候回应称,目前根据了解,中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资撤离情况。

高峰提到,部分产业链的转移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成为显性因素,再叠加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这也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持续完善营商环境建设,降低企业税负。

唐大杰认为,分析企业外迁不应带有民族主义情绪,中美贸易摩擦确会导致部分外向型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大趋势。“针对中、低端制造业,目前应该将更多思考集中在如何对进行质量、品牌和产业机构的全面升级,使它更符合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方向,使其不至于被淘汰。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