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动批转型金融示范区、文物资源活起来……高质量发展的西城样本

作者:孟凡霞 肖涌刚 网编:陶凤 2019-07-14

位于阜成门的原万通小商品批发市场,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万通金融中心。改造后的大厦于近日揭幕。7月12日,西城区首次对外公布了原“动批”区域未来规划的立体模型。12座市场大楼各有新功能,今后将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的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动批”区域,拥有众多文物资源的西城区还在盘活文物资源上下功夫,一批文物建筑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后迎来新生,百年道观变成文展中心,郭守敬纪念馆实现社会化运营……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西城区探索出了一条老城改造提质升级的新样本。

动批新定位

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十多个市场、上万个商户、超过4万从业人员、每天十余万的购物者。动批疏解,不仅仅是一个业态的疏解,而是一个产业链的转移,

从2015年1月11日天皓成服装市场闭市,到2017年11月30日,东鼎服装批发市场闭市,历时两年多的动批疏解腾退工作宣告完成。

腾笼换鸟后,原动批市场疏解腾退出的楼宇空间,都有了各自的新定位,转型升级都在紧锣密鼓推进。原万通市场目前已成功转型为万通金融中心。奇安信总部大楼(原万容天地市场改造项目);文兴街一号院一号楼(原天和白马市场改造项目);四达大厦(原金开利德等市场改造项目);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原世纪天乐市场改造项目);冰宝岛体育中心(原聚龙市场改造项目),也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出来。

西城区北展指挥部负责人李云伟介绍,2021年,动批区域各楼宇将完成升级改造工作。未来西直门外地区,将会被打造成开放、融合、充满活力和归属感的新型城市核心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融合创新示范区。

作为衔接中关村和金融街的西外区域,具备融合科技与金融的潜力,它还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的重要组团之间,具备科技创新的产业基础。北京高校带在此交汇,又使西外区域具备产业融合创新的智力资源。同时,西外区域公共文化设施丰富,设计产业集聚,长河文化带贯穿其中。

对于上述资源,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通过智慧技术运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融合创新以及文化辨识度。

金融街瞄准财富管理新产业

西外区域往东,在一片2.59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便是聚集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中国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60%的保险集团总部等金融机构,中债登、中国结算,网联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北京金融街。

在7月12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卢五星透露,未来将加大培育财富管理等战略性新兴金融业态,将庄胜打造为以财富管理为导向的金融产业新兴聚集区。

2018年数据显示,金融街区域共有从业人员23.3万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10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的40%,其中,货币金融服务业为95.23万亿元,与我国金融业结构相吻合,另外,资本市场服务业3.27万亿元,保险业1.65万亿元,其他金融业2.12万亿元。卢五星介绍,目前,北京金融街区域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已达104万亿元。

在新机构引进方面,卢五星透露,2018年以来北京金融街共引进金融机构90家,注册资本金2221.79亿元。其中,2018年共引进54家金融机构,2019年至今共引进36家。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正式开业的工商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落户金融街,国内首家持股比例突破50%的外资证券公司瑞银证券也坐落在金融街。

为积极推动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现代金融业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布局,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2018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与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共同出台了《西城区关于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服十条”)。政策惠及范围包括持牌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公司制基金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大型企业资本控股公司、重点要素市场等,通过一次性补助、购租房补贴给与优惠政策。

在谈到未来金融街发展规划时,卢五星透露,将加大培育财富管理等战略性新兴金融业态,将庄胜打造为以财富管理为导向的金融产业新兴聚集区。“庄胜广场地处金融街商务区和西单商圈、丽泽金融商务区,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拥有便捷的地理位置,成熟齐全的商务生活配套。其地处首都核心区域,根据‘金服十条’规定,新入驻企业将享受西城优惠政策。”

什刹海文化新窗口

腾笼换鸟不止于动批地区。六大陈列展厅,囊括百余件展品,配备数字沙盘、手机AR、多点触摸屏等多媒体展示手段……7月11日,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在位于烟袋斜街的广福观内正式落成。始建于明代的道观,经过政府的腾退和重新修缮,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后,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焕发出新活力。

作为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西城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而另一方面,根据《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披露数据,近半数文物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

为此,西城区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文物腾退保护计划,从直管公房入手,实施了47处文物腾退项目。同时,结合大运河及中轴线申遗重点工作,新增5处文物腾退项目,共计实施52处。据介绍,目前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已全部启动,提前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文物腾退成果显著,腾退比例90%。其中,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绍兴会馆等27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

西城区文旅局调研员贾文静提到,腾退之后,再进一步修缮和保护利用,实现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把承载北京文化基因的资源价值诠释出来,今年初,西城区出台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提出了使用文物资源的基本要求,规范了社会化项目申报渠道和决策程序,确定了区属文物资源社会化利用管理机制,建立了文物资源利用的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文物资源社会化工作。

例如,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运营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运营单位,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运营团队是一家长期从事博物馆行业策展、设计、布展的民间公益组织。这家名为“北京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的第三方团队,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展了180多家博物馆的运营。

上述运营团队经理张悦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团队在运营过程中将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根据什刹海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掘盘活周边漕运、王府、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配套的讲座、展览活动,将文展中心打造成展示什刹海地区文化的特色窗口。

西城新活力

落实新总规,西城从布局落子向纵深展开。

着眼落实新总规加强老城保护推进城市治理,西城将全区精细划分为101个街区单元,积极展开街区诊断分析和城市设计,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更新项目实施,以重要节点突破带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表示,同步建立了街区更新实施项目库、设计库及问题底册库,制订街区设计导则、公共空间管理意见,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制度把关作用,推动街巷胡同精细治理和城市品质提升深入展开。目前,什刹海、大栅栏等重点片区更新效果开始显现。

以改善老城居住环境为例,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规自委西城分局了解到,2018年西城区翻建维修平房8千余间、12万余平方米,开展下水管及院厕更新改造,推进简易楼腾退,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抗震加固。

同时,大力实施“留白增绿”。2018年新建2处“城市森林、20处口袋公园、39处微绿地、3处附属绿地。共新增城市绿地超过8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6%以上。

2018年10月,西海湿地公园对公众开放,成为老城内难得的城市湿地公园,今年十一,什刹海环湖绿道也将全线贯通。

此外,随着《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老城生活更加便利,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等便民商业网点,创新社区服务搭载方式,让更多的品牌连锁网点和老字号开到居民身边。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肖涌刚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