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财经新闻中心 > 金融科技频道

上半年新增信贷、社融成绩单公布 社融增量创出13.23万亿元纪录

作者:孟凡霞,马嫡 网编:孟凡霞 2019-07-12

3019786815_S

7月12日,央行官网发布2019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及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上半年新增信贷、社融增量分别为9.67万亿元和13.23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多增6440亿元和3.18万亿元,超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金融数据仍然稳健,但存在结构性问题,下半年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上半年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幅较大

央行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1786亿元。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6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1786亿元,主要原因是对非银机构信贷及票据融资的下行,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1809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985亿元,均是受5月底包商银行事件影响,银行对非银的资金出让明显趋紧,流动性不足票据融资同样受到负面冲击。

不过,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指出,6月贷款总量1.66万亿,高于近三年的均值,仅看总量,实体的融资需求不弱。

从2019年上半年数据上看,2019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67万亿元,同比多增6440亿元。分部门看,2019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26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其中2019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同比增幅较大。票据融资增加1.18万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3869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5969亿元,去年同期数据为8731亿元。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2019年,经济一直处在即将触底的阶段,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增强。宽松货币环境下,上半年社融增速的回升,进入反复筑底的阶段。尽管低于去年同期,但社融增速已持续高于名义GDP超过3个百分点,因此当前信用环境是明显宽松的。在此背景下,信用环境持续良好,人民币贷款增长符合上述逻辑。

针对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长明显的原因,陶金指出,信用环境改善下,企业用信增加。票据和短期贷款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企业部门投资偏弱和非标融资压力趋缓。其中,短期贷款增速与5月类似,多增明显,主要受企业对经济景气信心尚不足,投资意愿偏弱。票据融资则受到表外融资压力趋缓。同时,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考核压力加大,使得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成为银行短期内的理性选择。

货币供应量方面,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7月12日央行举行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表示,M2增速表现平稳,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后的表现。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银行贷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其二,银行债券投资增速较快,其三,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方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的降幅有所收窄,也就是银行表外资金大幅下降的情况明显有所缓和。银行派生资金能力有所增强。截至6月末,银行超储率2%,货币乘数6.14%。

社融增量13.23万亿元创纪录

数据显示,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705亿元。李奇霖表示,6月社融2.26万亿远超市场预期,贷款和专项债主要的支撑力量。

从上半年数据上看,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3.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02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6万亿元,同比多438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多8258亿元。

而这也是央行公布社融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据了解,2011年起,央行正式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2011年-2018年同期社融增量规模分别为7.76万亿元、7.78万亿元、10.15万亿元、10.57万亿元、8.81万亿元、9.75万亿元、11.17万亿元、9.1万亿元。

从结构看,今年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5.8%,同比低11.4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占比9%,同比高5.4个百分点。

对此,陶金指出,银行贷款占比下降与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一致,即加强直接融资比例,例如债券、股权融资等。专项债的占比提升的直接原因是上半年地方专项债的集中发行,银行也在集中购买此类资产。

李超表示,社融多增主因去年非标基数较低及专项债发行放量。6月专项债大幅放量,专项债新政提出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力争当年9月底前发行完毕,政策效果得以显现,他认为,三季度专项债加速发行有助于社融企稳。表外融资继续同比少减,体现去年低基数影响及政策边际缓和,近期信用债融资意愿降低也使得部分企业转向非标融资。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分析人士看来,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机构间依然存在的流动性不平衡问题。而在全球宏观政策重回宽松、14家央行已启动降息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未来将何去何从?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下一步,央行将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要求,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市场预期等因素,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合理的市场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央行将继续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框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考虑到机构风险偏好上升并不明显,信贷增速的反弹空间可能受到制约,预计2019年信贷增速位于13.5%左右,全年总信贷投放约达18.5万亿元。伴随信贷增速平稳较快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大幅发行,下半年社融增速将会形成反弹趋势。

他同时指出,货币政策已不宜进一步大幅向松调整,下半年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增强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功能、改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业务流程、合理促进非信贷社融发展以及进一步改善金融结构以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李超认为,下半年将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7月底美联储降息时点,若我国通胀压力可控,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可能跟随降息,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未来可能存在的信用收缩风险,他认为在流动性和信用分层的情况下,央行将多措并举加以对冲,如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缓解其负债端压力,并通过引导利率下行改善债权融资,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上半年M2、社融及信贷等金融数据整体平稳,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愈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灵活度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央行一方面会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望再次启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即通过调降OMO、MLF、T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降息,同时逐渐建立从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有效机制,有效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