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北京今年PM2.5平均浓度有望降至50μg/m³以内

作者:彭慧 网编:陶凤 2019-07-09

微信图片_20190709184129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彭慧)7月9日,为期两天的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继续召开,论坛过程中,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科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北京今年PM2.5年均浓度将非常有希望降至50微克/立方米以内。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政策法规部主任杨秀指出,治理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根同源,我国当前把治理的焦点放在对PM2.5的治理上,但从长远看,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她透露,目前我国已有82个低碳试点地区提出峰值目标,20多个城市发布了正式文件。

8日,北京市副市长杨斌在论坛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低,首次进入50微克/立方米以内。基于此,柴发合9日指出,北京市今年以来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同时还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力度,北京市今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50微克/立方米以内,非常有希望。

“近年,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柴发合指出,但是北京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上,目前北京正在出台一些更严格的措施;在扬尘控制方面上,无论是道路扬尘还是建筑防尘,控制和治理精准化程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大型单位、大型企业、大型社区等区域保洁都还有改进的空间,另外原来没有列为重点地区的,也应该纳入扬尘防控范围内。

“北京约有7万辆出租车,这些出租车一年‘走’的路,相当于很多家用小汽车几十年‘走’的路。推动这类车辆的电动化,将成为很大的趋势。”对于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下一步工作,柴发合表示,北京正在制定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应当加快推进北京整个城市交通的电动化,其中除了出租车,公交车、垃圾转运车、市内短程物料转运车、洒水用车等都应囊括在内,或以清洁能源代替。这些思路,新的条例可以考虑纳入,并提出一个时间表加以执行。 

此外,应对进入首都地区机动车本身标准、燃油标准和排放标准进行规定,并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即以货运铁路运输体系替代公路运输,实现内部交通绿色化、京津冀地区交通轨道化。

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9日上午,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行动”分论坛上,杨秀指出,低碳发展作为长远的目标和规划,2050年我国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北京作为国家中心,要做好国际队标,同时,目前北京市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其今后减排工作当重点聚焦在碳排放集中的建筑、交通等领域,此外还要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例如制定当地气候变化风险地图,做好生态环境部门跟住建、发改、水务等各个部门信息共享。

据介绍,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与1750年工业化前相比),同时向 1.5℃的温控目标进一步努力,由此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规划了路线图,在加强 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达峰,还有一些国家承诺了达峰时间。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预计,到2030年,全球达峰国家数量将增加到57个,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60%。

北京市也设置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指出,北京市CO₂排放总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并要求尽早达峰,比全国目标(2030年左右)提前10年。

在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贾秋淼看来,未来北京应做好四方面工作来应对气候变化。手段上,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标准、市场等多种手段做好节能减排,下一步要有更长远的规划,比如在低碳方面出台强制性标准;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能源使用上实现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直接影响五年防治的目标和成效,目前化石能源内部结构调整几近完成,今后要在非化石能源方面进行深度调整,同时协调好本底与外地能源的供给。

贾秋淼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层面,一方面,在交通、建筑以及林业方面做好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出于中长期的考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上,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另外,要更加重视增绿工作,加大植被的覆盖,推进林业碳汇。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