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老周侃股

超募对科创板企业是一种考验

出处:上市公司 作者:周科竞 网编:段跃 2019-07-08

近期,部分科创板新股首发过程中出现超募资金的情形,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是对科创板企业的一种考验。科创板上市公司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超募资金,将可能为上市公司创造超额的收益;当然,如果投资过于激进,则可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一些经营风险;而最普通的,则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安全边际较高。

科创板新股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只有没资格买的,没有不想买的。投资者的追捧加上市场化定价发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发行价格较上市公司预计的更高,于是出现了很多的超募资金。

本栏研读部分科创板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发现,一般都是预算了一部分的高定价。例如募集资金投向需要15亿元,按照预计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测算的募集资金一般在8亿-10亿元,但最终的募集资金可能会达到20亿-25亿元,于是在募集资金投向所需资金之外,还能富余出一大笔钱,这笔钱如何运作,其实是很有学问的。

以往创业板新股也曾有超募情形出现,从过去的经验看,多数公司都用这笔钱购买协议存单、理财产品,然后耗个几年,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投向,最后就直接补充流动资金了事。本栏总结,这是第一种处理方法:啥也不干,就吃利息,等到缺钱的时候拿出来用。

这种方式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虽然消极对待了超募资金,但好在这些资金还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第二种方式就比较激进,但对应的风险也不小,即激进投资型。这类公司拿到了超募资金,总想找点事情干,诸如去大手笔收购其他公司,表面看起来资金运用效率很高,但同时这种激进型投资也是一柄双刃剑,做对了是神话,做错了就是笑话。

尤其是用超募资金去做高溢价的跨界并购,投资风险更大。如果收购标的出现业绩不达预期的情况,就会导致商誉爆雷,不仅这些投资出现较大亏损,有些甚至还把上市公司的主业也拖累跨,财务报表非常难看,这样的激进投资,本栏认为并不可取。

还有少数公司大股东看到超募资金就“眼馋”,如把营业利润用于现金分红,然后把超募资金用来投入生产经营。这样做大股东肯定是拿到了大头,其他投资者也能跟着分享到一部分红利,但本栏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样的超募更像是大股东的专属福利。此外,如果有通过高价购买大股东资产、大股东违规占款等方式强行占有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情况,必须由监管层出面严惩,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本栏认为,上市公司处置超募资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减少财务费用,扩大市场占有率、技术改造、收购上下游企业都是可行的选择,只要超募资金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都是值得鼓励的。

随着未来上市公司预测自己的发行价格越来越接近真实水平,超募资金也将逐渐缩水,毕竟发行方和投资者的预期将会越来越一致,超募资金并不会长期出现在科创板公司。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