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乳企“翻身”要打持久战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9-06-04

再亏不能亏孩子。奶粉安全是中国宝宝的命门,也是3亿中国妈妈的底线。

6月3日,发改委印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到,未来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给率要力争维持在60%之上,力争三年内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覆盖60%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并与国家重要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对接。

两个“60%”,之于国产奶粉爬出泥沼意义非凡。无论市场准入、资质管理、奶源地建设,还是企业兼并重组,监管部门的最终目标正是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国产奶粉的质量和竞争力。

一次三聚氰胺事件一度将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拉至谷底。毁掉信任只在一瞬间,想要挽回这种不信任,却很难一蹴而就。过去十多年,对国内奶粉行业来说,真正的危机不是几次割裂的事件,而是被家长们主动串联起的问题概率,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断加强,任何负面信息都会引发全行业的动荡。

十年间,有失有得。“合格”产品导致安全事件颇为讽刺,直接暴露了行业监管的弊病,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源于过往市场监管效率低下及专业性欠缺,行业标准的门槛不够高,未能将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拦在门外。从另一个角度看,安全危机也是由乱到治的契机。从一次次奶粉安全事件,奶粉无意中扮演了“介质”的关键角色,推动了中国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

2008年,即将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突然进行重要修改。五年后,中国食品安全彻底告别了分段管理模式。自2014年开始,婴幼儿奶粉行业已开始“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试图通过削减品牌和提高企业换证门槛来提高行业集中度。

去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奶粉注册管理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办法中规定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必须获得产品注册证书,未注册者将被逐出市场。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约有半数品牌将会被淘汰出局,婴幼儿奶粉市场将会进一步净化,整个市场朝着正向发展。

限住“洋奶粉”,是中国乳企等待已久的机会。但机会在手,不代表“天下我有”。国内乳业发展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市场情况。一方面,中小企业生存搏杀日益激烈,大企业产业升级未完待续;另一方面,一部分消费者分层流失,对海外奶粉形成固定偏好,通过发达的电商物流网络完成购买。

目前看来,本土乳业仍在艰难重建婴幼儿产品的市场信心。国产奶粉的翻身仗没有一招定胜负的捷径,而注定是一场决定权在市场的持久战。重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不仅要重建对国内乳企的信心,更要重建对监管体系的信心,才能让全行业容不下“害群之马”,进而在全产业链条上完成信任机制的重建。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