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餐饮频道

瞄准年轻人 麦当劳启动招聘周

2019-05-20

WechatIMG872

麦当劳招聘周现场

5月20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启动2019年全国招聘周(5月18日到25日),吸引年轻新一代加入。据悉,麦当劳中国2019年预计全年招聘11万人, 其中北京将招募超过1万4千名员工,近300名见习经理,来支持业务快速增长。餐饮用工老龄化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发展趋势,此前北京商报也曾报道过北京麦当劳门店打出招募退休人员的招聘广告,此番麦当劳公布招募年轻人计划实际上也是为了表明麦当劳不断在向企业引入年轻人才,这对于餐饮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麦当劳向年轻人抛出橄榄枝

据麦当劳中国方面介绍,在全国招聘周期间,求职者可以前往任何参与活动的近3000家麦当劳餐厅,参观工作和休息场所,最快24小时录用。招聘岗位包括勤工助学或全职的见习经理、餐厅员工、品牌大使及咖啡师。对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年轻求职者,麦当劳为入职技能设置零门槛,只需年满18周岁(学生年满16周岁),不限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均可申请成为麦当劳的一员。另外,麦当劳推出“学生部门经理计划”、“麦苗计划”和“圆梦大学项目”以助力麦当劳年轻员工发展。其中,“麦苗计划”是北京重点推广的项目。

从麦当劳所放宽的条件和推出的项目看来,麦当劳想要为公司注入新一代年轻人的活力血液。据了解,麦当劳中国拥有超过17万名员工(截至2019年4月),其中95后员工占比近65%,而00后员工已接近25%。北京市场95后和00后员工占比分别达到67%和23%。

麦当劳中国副总裁张帆表示:”麦当劳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年轻人,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多样的工作岗位。即便是毫无经验的年轻人,通过我们完善的培训和职业规划,也有机会最快18个月成长为餐厅总经理,打理年营业额上千万的生意。我们坚信,只有年轻人得到充分信任和发展,麦当劳业务的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行业用工难题仍然难解

此次麦当劳招聘周可谓是对年轻人充满“诚意”。但其实,招聘年轻员工尤其是年轻人才已经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的难点和痛点,为此,制定人才吸引计划已经成为当下很多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品牌的重点工作。去年,北京商报就曾报道过包括麦当劳在内的部分餐饮企业为缓解用工难问题招募退休员工的消息,有不少餐饮业内人士对此都表示认同和无奈。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餐饮行业属于服务行业,重人工、重服务,但很多年轻人对于服务业的认知和理解仍觉得是不理想的职业,所以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到餐饮企业供职,这是导致目前餐饮企业难以引进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小恒水饺品牌负责人李毅表示,餐饮行业招不来年轻人主要是因为餐饮企业普遍利润比较低,不能给员工提供可观的薪资待遇,“现在在餐厅打工还不如去做外卖配送员挣得多”,而且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型餐饮企业的管理层需要从基层做起,要了解餐饮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另外,国内多数餐饮企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员工的晋升空间也比较有限,这些因素导致年轻人在择业时,并不会把餐饮行业作为理想的行业。此外,25岁以上到退休年限这个年龄段的人员除了薪资待遇外,对于社保缴纳也有比较强烈的需求,但餐饮企业的社保基数普遍较低,这也是造成餐饮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方面。

人才倾斜将导致资源倾斜

喜家德副总经理高德福表示,人才是帮助餐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人才的带动才能帮助餐饮企业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变化,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立足于市场,因此喜家德也在针对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的年轻人才并激励人才在喜家德能持续发展下去。

李毅表示,餐饮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但却仍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现状,这对餐饮企业乃至餐饮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餐饮企业发展需要年轻人给企业带来创意和动力,如果都是‘老人’,那企业很容易出现体质僵化等问题,这都是企业管理及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阻力,而如今餐饮行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变化非常快,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那么餐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他看来,如果想扭转这一现状,餐饮行业需要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社会地位以及微利现状,政府部门也可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减轻餐饮企业其他方面的成本压力。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看来,国内餐饮行业快速发展是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大品牌、大企业,产业集中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这些企业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引进、发展机制,它们能够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参考和帮助。但同时,百胜中国、麦当劳、星巴克、海底捞这类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它们拥有比较完善的人才管理系统,同时也具备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这也会导致年轻人才向这类品牌倾斜,一些规模及品牌影响力较小的品牌在人才的争夺上与这类品牌难以抗衡,这也将很可能导致资源的进一步向大品牌集中”。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郭缤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