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教育频道

一人一课表 人工智能推进实现个性化学习

作者:刘斯文 网编:卢扬 2019-05-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斯文) “学校4500名学生拥有4500张课表,通过高度信息化的选课平台产生出4500种个性化学习需求,”北京市十一学校老师介绍道。5月18日,参与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73名国际代表参访北京市十一学校。据悉,学校搭建了支撑变革的智慧校园平台,构建了高性能的自动化排课、阅卷和诊断系统。在学生的优势识别、潜能发现和规划引导方面起到了精准到位、提高效率的作用。

q

据了解,十一学校自2008年实施“高中创新育人模式变革”以来,致力于培养能与机器人竞争与协作的新一代,清楚地认识到“编程就是人机之间对话的语言”。学校的课程体系顺应趋势进行迭代,使学生不仅是技术产品的使用者,也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军人才。

“人工智能、大数据提供的测评帮助我对自己有更全面和清晰的认知,也为我的选课除了从个人爱好出发,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其实技术已充斥着校园每一个角落,改变和提高我们学习生活的效果和效率,技术会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一名高二学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除了选课平台不断研究学习新方式,学校也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如语文、物理、生物课等。“学校构建了从通识教育活动,到常规信息技术课程,再到高端课程项目研究的融合性课程体系,”学校老师介绍道。通识教育主要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日常体验活动及各类人工智能沙龙。

常规课程为选择性必修,学生在前半学期进行Python基础语言的学习,后半学期根据兴趣选择,包含算法类的:智能博弈,程序设计与算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与APP开发;涉及语音识别技术的:开源硬件、机器人技术;以及网站设计,数据库技术等16个模块的课程。

而高端项目主要面向对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方向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项目,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性课题等。此外,老师补充道:“每一位老师也在拥抱技术带来的变革,通过与智能机器人协同合作,为进一步聚焦学生的成长,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找到了新入口。”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