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重罚之后 大公资信迎来新控股股东

出处:金融市场 作者:孟凡霞 吴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9-04-18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在去年遭到监管机构严厉处罚之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资信”)借国资求新生。据新华社消息,4月18日,在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资信签约仪式上,中国国新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国新收购了大公资信5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收购大公资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运营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中国国新收购大公资信后,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推动大公资信重塑品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大公资信的独立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评级专业能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对于中国国新收购大公资信的相关事宜,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中国国新并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同时,记者联系大公资信,同样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大公资信官网资料,大公资信成立于1994年,是获得央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该公司先后对30个省市自治区、70多个行业的万余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债券融资总额度逾万亿元。

去年8月17日,大公资信因为在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等违规行为,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当日,证监会也对大公资信开出罚单,责令限期整改一年,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此外,在去年9月交易商协会公布的评级机构评价中,大公资信排名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公资信被严处的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正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今年1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央行营业管理部对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至此国内信用评级市场迎来首家国际评级机构。在分析人士看来,标普的进入有助于重塑国内评级体系,让乱象横生的评级市场更加规范。

业内人士指出,摆在大公资信面前的不仅有内部管理混乱问题,还有外部激烈的竞争。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目前大公资信面临四大挑战,分别为国内评级机构的快速发展、国外评级机构的强势进入、摆脱暂停业务处罚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战略上有所思考和调整。面对这些挑战,大公资信应依托央企国新控股的支持,完善公司内控体系,构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治理架构、管理运营体系、内控制度建设等制度安排。

“另外,大公资信应快速从处罚事件中恢摆脱出来,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性,有效开展各项业务,并不断提升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对标境外三大国际机构,依托央企控股的影响力,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加快战略业务的布局和境外市场的开拓。”何南野补充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