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别把学英语民粹化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9-03-22

近日,一场关于“学英语”的辩论登上了热搜,起因是一位网友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浪费了我们无数人力财力,牺牲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

此话一出,立即引发争议。王思聪发微博“回怼”:尽管出国可以用翻译软件,但这些软件并不能翻译出文化。这名网友回应称,语言是文化的基础,语言西化思维就西化,追赶时期学习可以,取而代之的时候,就必须改变。

令人遗憾的是,原本还有探讨空间的争论演变成了“西化不西化”、“出没出过国”的人身攻击。该不该学英语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了。除了应试教育是焦点,社会也曾几度出现不满英语教育被重视的情绪,有些人担心英语热会对母语教育产生困扰。

近些年,随着国家富强和英语教育的普及,很多人觉得英语没以前重要了。英语走下神坛褪去光环,与世界上其他广泛使用的语言一样,越来越回归一种单纯的语言文化。

人们看待英语的眼光也变得全面和理性。它具备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工具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不同行业的不同人来说,学英语也分“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不同的人群会衡量自己的需求,在时间、金钱、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个人学英语的合理规划和预期。

学习本不该功利,更不宜民粹。学英语不是因为有朝一日一定用得上,与“出没出过国”更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英语不过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与学习其他知识一样,这个世界不应是个人优越感的炫耀,也不仅是今后升学考试的跳板,而应该是掌握新技能、探索新知识、体验新文化、培育新思维的殿堂。如果只用短期的“有用”或“无用”去衡量,未免过于狭隘和短视。

因为教育资源紧张,教育话题也容易一点火就着。中国目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紧缺,上好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不公问题也很突出,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这种想法合情合理。有些人能够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有机会走出国门继续深造,也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已经倾尽全力,但仍然很难获得他们理想的教育补给。但教育资源的现实,不能成为教育迎合功利主义的理由,更不应该成为学英语被民粹主义绑架的理由。

谁都知道并不是所有无用知识最终都是有用的。就像佛来克斯纳在《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一文结尾中所说:“我们不能对我们自己做出许诺,但是我们珍惜那通畅无阻地探索无用知识终会在未来产生结果的希望,就像过去被证实过的一样。”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