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保本理财占比“七连降” 增量回落已成定局

出处: 作者: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18-10-16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近半年的时间,曾经一路高歌的保本理财接连“跳水”。10月16日,据融36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9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为一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保本理财发行量为2649款,占比为25.35%,较8月环比下降0.9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7个月减少。业内人士认为,保本理财退出市场是必然的,但由于过渡期到2020年底,所以保本理财的退出是渐进的,以后更多的会被结构性存款所代替,未来如何设计产品、实现净值化转型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重要挑战。

保本理财“七连降”

在资管新规“破刚兑”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保本理财产品正在逐渐成为“边缘”产品。10月16日,据融36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9月保本理财发行量为2649款,占比为25.35%,较8月份环比下降0.97个百分点。保本理财占比自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减少。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行量为7205款,占比为68.93%,环比上升1.23个百分点。不仅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接连“跳水”,整个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发行量也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9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为一年以来的最低值。分类型来看,保本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为3.92%;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平均收益率为4.78%。9月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0452款,环比减少1455款,环比降幅为12.22%,较2017年9月份减少2235款,同比降幅为17.62%。

对此,融360金融分析师杨慧敏表示,9月银行理财发行量不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降幅都超过10%,可见目前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发行比较审慎, 9月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走低仍然受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资金利率进一步走低。预计10月在降准等因素影响下,流动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银行理财收益率仍然会持续走低,但跌幅或会放缓。

另一方面,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占比的逐渐减少已成为大势所趋。9月28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正式落地后,保本理财应当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管理。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将更多的被结构性存款代替,计入表内,已经不被算作银行理财产品。

杨慧敏分析认为,“在理财新规发布以后,一方面存量老产品要不断压缩递减,另一方面要加快新产品的审批发行。预计未来预期收益率型的理财产品,尤其是保本理财将会进一步压缩。而保本理财退出市场是必然的,但由于过渡期到2020年底,所以保本理财的退出是渐进的,以后更多的会被结构性存款所代替,缴纳存款保险和纳入存款准备金”。

结构性存款持续“缩水”

在银行理财“回表”、保本理财将逐渐告别历史舞台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也走入大众视野,作为银行投资界的“新宠”,今年上半年,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提升,但自6月开始却出现下滑现象。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中资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合约9.21万亿元,较5月末环比下降0.62%,是今年以来环比增速首次出现负值。据融360不完全统计,9月共发行342款结构性存款产品,较8月环比减少27.85%,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6%,较8月上升6个基点。

对于结构性存款规模下滑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由于近期市场利率下行,银行负债端压力下降,负债成本走低,此前不少银行把结构性存款作为增加负债的来源,但有很多中小银行可能并不具备“衍生品”的操作或者管理能力,所以导致有部分结构性存款的真实性存在一些问题。理财新规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响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监管趋严被认为是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的主因。此前,部分没有衍生品资质的中小银行通过通道发行“假结构”。

某股份制银行业务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为顺应监管要求,现在不少银行都在发力净值化产品,短期滚动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下降已是大概率事件。“在理财新规下发后,不少中小银行已经暂停发行结构性存款。特别是一些没有衍生品业务资格的中小银行,此前通过寻找具有资格的大型银行通道发行结构性存款,现在也暂停了发行。预计10月结构性存款的发行数量将有明显降温趋势。”杨慧敏说道。

净值化转型路途坎坷

随着银行理财新规的落地,国庆节后,多家银行密集公告下调银行理财认购门槛。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止10月16日,五大国有银行均发布了调整公告,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已经下调理财产品认购门槛。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将要出台的理财子公司业务规则中,不再强制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在银行营业网点进行面签,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理财新规利落地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速度加快,但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仍然处于较低比例。据融360不完全统计,9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175款,环比减少28.57%。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仅占总理财发行量的1.67%,净值化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大多数产品还是伪净值型产品,采用的成本摊余法估值,即由资产收益平均摊至每日,会导致产品净值均匀变动,可无法真正暴露基础资产风险特征。

这样做一定程度还是源于投资者的压力,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净值化”最大的困难仍然是转变投资者思维。杨慧敏介绍称,一方面,投资者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较低,从习惯于购买预期收益型的投资者思想转变成“自负盈亏”的思想,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银行对净值型产品的设计以及投资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银行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建设。

杨慧敏进一步指出,以往的银行理财大都是预期收益率型的,银行在中间可以赚取差价,而新规后,银行理财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银行理财的投资收益将全部归为投资者所有,银行只收取一些管理费或手续费。值得关注的是,除投资门槛下降外,理财新规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银行公募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拓宽,可以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市。“众所周知,银行在现金和债券方面有较强的人才储备,但是在股市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新规之后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甚至在未来理财子公司相关规定出台后,理财资金有望直接进入股市,这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更多在股票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建立权益类资产团队,但银行相比券商在薪资待遇方面对这部分人才并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所以人才方面也是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战。”杨慧敏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