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破发暴露了什么

出处:政经 作者: 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8-07-10

上市首日,尽管定在了发行区间价下限17港元的价格,小米还是难以破解“破发”谜题。雷军不忘给小米打气:起点低一点未必不是好事。

2017年下半年以来,相继有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平安好医生等多家内地独角兽公司香港市场IPO上市,这些亏损或微利的公司因被认为是新经济的代表而大受追捧,获得了很高的估值。然而,它们上市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去年底,以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等互金企业扎推赴美上市,同样遭遇了集体破发。而今年4月,先后登陆美股的精锐教育、尚德机构均出现首日破发股价大跌。

不同于港股美股的大破发,散户居多的A股市场更愿意拥抱一场新经济盛宴。他们蜂拥而入,经常会形成一个“易燃”的环境,此时的“独角兽概念”就如同一支“火把”,彻底点燃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不仅给予这些公司很高的估值,不少新股还被疯抢,甚至还出现数百倍的超额认购。

虽然港股成为了全球市场上最热的板块,IPO企业数量和新上市企业数均创纪录,但破发率同样惊人。截至7月4日,在港股新增上市的100家企业中,75家企业存在破发现象。

小米也没有例外。新经济公司总是戴着光环,成为中国互联网创投市场活跃的关键词,而市场到底买不买账光环说了不算。“上市”并不意味着被投资者看好,作为港股新规“同股不同权”的第一只股票,小米身上聚满人气也写满质疑。

这些上市公司真的值这么多钱吗?市场的诘问虽然扫兴却不无道理。估值过高,公司的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过高的股价,很容易被市场挤掉泡沫。市场对于公司未来潜力预期谨慎,投资者关注到一些最近上市的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或者存在不可持续的因素。

再天花乱坠的商业模式、发展前景最终都要归结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实力,在港股这样一个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70%、80%资金盯着20%股票的市场,要造一个大泡沫的难度可想而知。

市场化定价的发达市场,新股破发往往是常态,今年登陆美股的爱奇艺、哔哩哔哩也都在上市首日跌破了发行价。而在A股市场,新股发行有一个不成文的市盈率的隐形限制,导致不少新股的“行政”定价和市场定价悬殊,因此上市后涨停不止。

相对成熟的市场也培育了相对理智的投资者。科技股见多了,自然见怪不怪。理性的投资者深谙一个道理,股价终归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即便无法第一时间盈利至少也要反映企业的盈利潜力,独角兽们的概念再火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赢了市场信心一时赢不了一世,当乐观情绪耗尽,盲目“博傻”投机的人跑步退场,估值泡沫就随时会破裂。交易所能为急于上市的公司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但任何一家公司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