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消费

北京式便利店养成记

出处:消费周刊 作者:记者 邵蓝洁 网编:王巍 2018-05-24

C2018-05-25消费周刊1版01s001

北京便利店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一改“不便利”的刻板印象,在门店数量、售卖品类、布局密度、消费体验上出现飞跃式发展,这一方面来自于政府不断为便利店发展做出的推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市场根据政策释放的信号和消费需求预期做出的互联网改造,从政策到市场不间断的动作将北京便利店推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度,演化出具有北京特色的便利店形态。

政策不断细化

北京便利店频繁感受到政策的明显助推是在被纳入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内之后,蔬菜零售网点(菜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等)、综合超市、便利店、早餐(餐饮)店、理发店、家政服务点、洗衣店、药店、末端配送点等设施被北京市认定为社区配套的生活服务性行业,为了推动生活服务性行业发展,政府在相关政策和资金上一直在不断加码。

最新的政策直接将便利店的选址、密度予以官方引导,北京市商务委日前刊发了《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一般应在交通便利、居民出行便捷的地段沿街、集中设置,可与其他独立占地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合建。设施布局遵循以15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原则,其中蔬菜零售网点、便利店、早餐店等基本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宜遵循5-10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原则。

步行5-10分钟便可以到达一家便利店,这对于北京便利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根据北京市商务委今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的连锁便利店数量为1500家左右。要想实现5-10分钟的到达时间,必须在数量上有明显的提升,尽可能广泛地开店成为便利店企业和政府共同的期待,北京市商务委也同时发布了《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便民商业进入地下空间的具体方式,如果地下空间符合条件的话,也能成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选址空间。全家便利北京公司负责人吴海斌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公司旗下2-3家便利店选址在地下、半地下空间。吴海斌表示,地下空间经营便利店需进行“地下商业备案”;另外,将便利店开设在地下空间不会对经营造成影响,“如有政策支持,全家便利店也愿意在地下空间开设新的门店”。

难题逐个破解

在引导企业更多开设新门店之前,证照办理、搭载服务种类限制等这些开店运营面临的困扰已经被政府出手破解。2017年底,北京市商务委等四部门印发了《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针对便利店存在的店铺选址难、运营成本高、行政许可周期较长、搭载服务种类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上述工作方案解决的是之前困扰便利店发展的顽固性问题,比如,通过推出“一区一照”登记办法,简化北京的食品经营许可现场审查流程,开通食品经营许可快速通道。而在此之前,企业签订租房合同后,全部手续证照办理完毕,大概需要60-80天,这也导致房屋空置期较长,间接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目前,北京选取了便利店的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在同一行政区内选择一个“总店”作为管理机构,无特殊情况新开门店可以不再按原来的程序办理单店工商营业执照,所需审批材料也大为简化。相应地,食药监部门依据 “一区一照”营业执照为各分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这对于短时间大量新开店是非常有利的促进措施。另外,对于连锁便利店搭载的一些服务类项目,比如洗衣代收、代收代缴水电费等符合开办要求,上述方案也直接表示,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支持。

对于消费者来说,解决了餐饮搭售的问题,是让北京便利店真正“便利”起来的重要一步。在一些年轻消费者眼中,北京便利店常常被吐槽“和小超市没区别,想要买的东西都没有”,其实并非便利店企业不想做消费者想要的商品,而是在上海等其他城市广受欢迎的便利店餐饮、咖啡、冰淇淋等现场制售类的项目在北京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某外资便利店之前计划把本土的一款现做饮品引入北京,前后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去做各种审批,才在部分门店实现。而现在,在社交媒体上,各家便利店新出的便当、甜品经常成为消费测评热衷讨论的内容,便利店的新品也往往引起一股消费热潮,成为网红商品。

不过,便利店在北京还有一个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24小时营业对于多数便利店来说并不容易实现。北京便利店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只做半天、半条街、半年”的生意,言下之意,夜间消费者太少、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消费者不爱出门、街道过宽隔离带多,消费者不愿意到街对面去买东西。而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京24小时便利店占比要达到50%以上。

超市发罗森为便利店24小时营业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超市发罗森四道口店不是一个传统的便利店模式,而是便利店+书吧+贡茶+鲜花的模式,这是便利店从未有过的奇妙组合,消费者除购买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外,还可以点一杯饮品在书吧内休息阅读,这样的24小时店即使在夜间也有不少消费者。虽然超市发罗森四道口店处于高校环抱之中,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但是便利店因地制宜提供24小时服务还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不一样的便利店

像超市发罗森四道口店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便利店在北京还有很多,之前,便利店在北京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业态,现在更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生活服务业网点,要承担起所在区域的便利化大任,“便利店+”已经成为北京便利店的一个可自由发挥的常用模式。

好邻居农科院店是被鲜生活、绿城服务和易果全资收购后改造的第一家门店,位于农科院小区内,以“便利店+生鲜”为主,120平方米的店里大概有1300个SKU,除了常规的便利店商品,还可以买到200多个品项的水果、菜肉、半成品、冷冻海产肉类等来自本地和全球直采的生鲜商品。此外,除了传统便利店常见的立式风柜等冷藏设备,还增加了若干组冷链设备,各类生鲜产品陈列在内。事实上,便利店卖菜是政府一直在鼓励的事情,《进一步优化连锁便利店发展环境的工作方案》提到,对搭载早餐或蔬菜零售等部分便民服务的连锁便利店,在租金上给予财政补助。

O2O平台为便利店提供了便利的另外一种渠道,北京便利店在多年的平淡自由发展后,突然坐上了互联网化的快车,送货上门,消费者不必担心便利店太远、天气不好,好邻居农科院店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能够满足店址3公里半径内,小家庭一日三餐的新鲜食材水果及休闲食品的需求。

跟随O2O平台而来的还有对便利店有极大兴趣的资本,便利店行业不断注入新概念、新技术,再加上资本的助推,中国便利店行业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发展。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称,近两年北京市商务委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使得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保持在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