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不规则金融给老赖制造了“可乘之机”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8-05-08

成为老赖之前,施华霖是个年轻的企业家,年仅27岁就已拥有5家公司,注册资本达1500多万元。成为老赖之后,施华霖成了“网红”,欠款高达1.4亿元。

施华霖卷入其中的不仅有租赁合同纠纷,还有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纠纷。在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施华霖最大欠款金额1亿多元的原因,系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网上关于施华霖个人的公开信息并不多,一个“90后”名下公司之多,通过借贷、融资等获得巨额资金仍然令人匪夷所思。年轻企业家沦为老赖的背后,无论是自带套路的民间借贷,还是不规范的担保举债操作都值得反思。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间资金短缺,借钱需求旺盛的借贷行业,逆势繁荣,进入黄金时代。银根收紧、大型银行垄断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手续审批麻烦,贷款越来越难。正如细菌的爆发需要具备温暖、潮湿等适宜条件,信贷紧缩、程序繁琐恰恰给民间借贷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形成的金融压抑,银行常规借贷无法为民营经济实体提供均衡的金融服务。而非正规的民营经济实体更是企图钻不规则举债担保的空子,由此催生了一个民间金融市场。

这样的民间金融市场虽然资金使用成本远高于银行利息,却从来不缺少“对口”的客户群体。由于资金使用成本在一些地区特别昂贵,让民间金融变异成为高利贷。金融饥渴不解,很难通过打击高利贷真正抑制民间借贷的冲动。

不同于“刺死辱母者”的拼死一搏,“90后”老赖的故事看起来相对温和,这些案件表面彼此孤立,实则都指向借贷江湖的明枪暗箭,揭开当前民间借贷风险的冰山一角。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间借贷逐渐走出了熟人圈子,成为一种日渐市场化的经营行为。在温州,福建等沿海地区,民间借贷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也经常演化为多米诺骨牌似的连环危机,令监管层猝不及防。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因信息不透明被指责为地下金融,因运作不规范被归为非正规金融,甚至成为打击非法集资的整治重点。

上一轮民间借贷危机时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推出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进行地方金融试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民间借贷问题。拓展到全国,民间借贷周期性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破解。

早在几千年前,《汉谟拉比法典》中,就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中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时至今日,我们再去探索古代法典背后的逻辑,却不乏深意。

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调整转型的新周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新增的借款者和贷款方的矛盾升级,如果没有监管疏导和规则更新,则难逃 “于欢式”和“90后”老赖的深渊。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