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末端配送准时达遭遇成本之困

出处: 作者: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陈韵哲 网编:王巍 2018-05-07

584566425881563533

未标题-4 拷贝

末端配送的准时性成为考验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新指标,而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成本要求。苏宁日前宣布,将对物流配送“准时达”服务进行升级,从此前的2小时内指定送达缩短至1小时内,而此前京东的“京准达”服务也对配送时效进行了精细划分,天猫超市也曾提出细分配送时段。物流企业对配送时段划分得越发细致,相应的成本也随之提高,这不仅需要增加人力或提升配送频率,还需平衡高峰与低谷不同时期的配送人力,合理划分配送区域。如何实现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末端配送企业思考的新问题。

精细化配送升级

5月4日,苏宁宣布将对物流配送“准时达”进行服务升级,配送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覆盖全天12个时间段,消费者在结算页面中可对配送时间段进行选择。据了解,目前苏宁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开通了升级版的准时达服务。其中,在北京市场,目前主要在东城区和西城区进行试水并在今年6月前覆盖全市。苏宁表示,该服务尚在试运营期间,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后会增加配送费用。

实际上,电商、物流企业围绕末端配送的竞争态势已经变得剑拔弩张,提升配送速度与精准度是竞争的外在表现。不只是苏宁,此前京东也将“京准达”服务精准至两小时内送达,提供6个配送时间段。

今年4月,京东还推出“闪电送”,承诺可在消费者下单后的几分钟内将商品送达,提升部分商品配送的时效性。此外,菜鸟网络此前也联合众多实体门店推出“定时送”与“2小时达”服务,为品牌商搭建配送网络。

不只是电商物流企业,众多即时配送企业也早已加入到争分夺秒的末端配送竞争中。如京东到家通过与众多品牌商、门店达成合作,为商家提供1小时送达的即时配送服务,缩短商品从门店到消费者之间的配送时间;人人快送、点我达、闪送等主要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众包物流平台,也在不断扩充规模,让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的末端配送市场格局发生着变革。

争食百亿级市场

电商物流和即时配送企业争相提升配送时效和精准度,目的是要满足消费者对配送服务越发严苛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能在庞大的市场空间中,尽可能多地争食到蛋糕。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17-2019年国内即时物流行业订单分别会达到89.2亿单、124亿单、159.2亿单,订单增速分别为59%、39%以及28.4%。同时报告分析称,在未来新零售趋势下,即时物流的需求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单量密度和品类多样化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点。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也需要注意到即时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上述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即时物流行业整体成本已经达到561亿元,预计2018年即时物流成本会上升至1091.2亿元。

据了解,相较于传统形式的物流配送,对精准度要求更高的准时达服务在人力、线路设置以及站点布局等方面将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

苏宁物流准时达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准时达的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配送服务,因为配送员要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每次取单配送的包裹数量会减少,站点的工作效率也会有所下降。为保证配送时效性和精准度,每个站点会相应增加1-2名配送员,每人每单会得到1-2元补贴,单个包裹成本会上涨30%。准时达也会增加配送员往返站点的频次,从此前每天的2-3次增加至少4次。

借规模优势抵消成本

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如何提升服务效率成为物流企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快递行业低价竞争的态势下,企业只能从优化自身运营环节方面出发节省成本。

对此,有传统快递企业从业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体量、规划化的物流企业往往更容易摊销成本,电商物流也是如此。电商物流企业属于落地配送服务,更多是从仓库发货,发货时间可自由调配。消费者下单后,平台方可以第一时间从仓库调货安排配送,节省中间运输环节,货品是从固定的一点出发,分配给用户,这是电商物流的优势所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分配不同时段的运力资源。

上述苏宁物流准时达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半日达到2小时达再到1小时达,缩短配送时间意味着苏宁对每个站点的运营管控要求更为严格。住宅区和办公区的订单波峰、波谷以及消费者订购的品类均存在差异性,办公区的订单集中在15-17点,住宅区域的订单多集中产生在19点之后,站点要根据不同的订单特点提前调配运力,并根据客群特点调整储备的商品。根据运营数据预测,当准时达服务每个服务站点的1小时准时达单量达到400单时,可实现营收平衡。

定制服务提升附加值

当配送时间段被划分得更为细致后,集中配送变成了分散配送,配送员每次在分拣时就会提前进行精准分拣,依据品类和时间提前进行区隔,改变此前混送的状况,配送员随后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配送。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准时达服务是较为小众的市场,不属于高频率服务,对企业而言属于长远需求。但准时达的实现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现阶段,传统快递企业在个性化需求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它们更多的是实现标准化、集约化配送,其中包括人力和车力的调配,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杨达卿认为,准时达的出现暂时不会影响到传统快递企业,因为二者满足的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服务价格方面也会有所区分,准时达服务价格会更高。未来,消费者会对末端配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这部分市场空间不大。

杨达卿表示,即时配送满足了公众对速度的苛刻要求,末端配送行业仍是蓝海市场,将有更多的企业和资本不断涌入。在末端配送环节,非标准化、短服务链以及高时效等各种融合的即时物流服务,对车、人、仓的管理和标准化快递服务要求存在差异,无论是零售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需要形成合理的秩序,避免产生隐性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陈韵哲/文 李烝/制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