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增值税再降 减负2400亿

出处: 作者:记者 蒋梦惟 张畅 网编:尹文武 2018-03-29

2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为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今年5月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

22

4000亿元减负大“礼包”

具体来看,会议指出,过去五年通过实施营改增,我国累计减税达2.1万亿元。除了降低部分领域增值税税率,会议还决定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同时,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据介绍,实施上述措施后,市场主体全年税负将减轻过4000亿元,内外资企业都将同等受益。

“此次会议主要明确降低了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的增值税率,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近些年来我国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的延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相较而言,制造业生产销售中的增值部分更大,因而获益将更为明显。赵锡军指出,今年首轮降税之所以锁定制造业、交通业等,是因为这些领域较早开始征收增值税,基础较好,相关工作推进会较为便利。

在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授刘桓看来,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制造业的地位十分突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落地,发展壮大制造业更成为重点任务。不过当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大环境都不太有利,与制造业强国美国相比,产业税负较高,成为明显掣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新政将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

减税需循序渐进

“增值税率降低1%,其实是低于此前业界预期的,不过这应该是出于不造成国家财政过大压力的考量”,刘桓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支出扩大,今年设定的财政赤字率虽然与去年相同,但在GDP中的占比有所回落,在这一大背景下,减税必须循序渐进,确保减税力度在国家财力的承受范围之内。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力度逐年扩大,成效显著。以去年为例,相关部门继续推进营改增,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同时进一步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而在降费方面,还取消、停征或减免43项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7项收费标准;取消和减免5项政府性基金,降低2项征收标准;取消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

“受一系列政策影响,去年我国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财政部税政司副巡视员袁海尧表示,分行业看,改征增值税行业受益于试点政策安排,与缴纳营业税相比累计减税4711亿元,而制造业等原增值税行业受益于可抵扣进项税增加,与试点全面推开前相比,累计减税2451亿元。

针对下一步可能推进降税的领域,刘桓指出,房地产业、金融业税收负担依然较高,存在下调空间,“另外,最新明确的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领域的降税工作还仅仅是第一波,未来也有待进一步深入,需要注意的是,降税决不能操之过急,惟有按照既定计划步步推进,才是稳妥的”。

降费空间巨大

业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降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调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同时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初步目标是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对此,赵锡军认为,当前我国各类不同名目的费用依然较多,推进降费前,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具体每一类费用是否真的有必要征收,征收入库的费用将用做什么渠道。“无论是弥补地方财政支出还是其他用途,一定要确保专款专用”,赵锡军进一步指出,相关部门还需明确,如果清理收费造成地方财政收入放缓,影响到了公共服务提供,应该怎么弥补缺口。

刘桓则指出,不同于减税的制度性变革,降费只是一种行业性治理,因而可以随时随地推进,“有统计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五花八门的费用高达上千种,尽管已经进行了多轮清理,但仍有许多行政性费用完全没有必要收取,确实到了需要清理的时候”。

有业内分析指出,减税降费本质上是各项改革的深入,比如营业税改增值税带来巨额减税,增值税体制完善也带来减税,随着税收法定推进,现行税收条例上升法律时也会考虑相互之间的协调,总体推进。而在收费改革方面,随着今年国家机构改革力度加大,也会对其背后涉及的经费来源有很大变化,借这项改革也是清理规范收费的良好时机,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和各项制度性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文 宋媛媛/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