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希斯罗机场何必丢西瓜捡芝麻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8-02-13

2月12日,有自称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第二航站楼免税店打零工的中国留学生爆料称,该免税店在价格上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要求中国客人必须付1000英镑才能领取优惠券,而外国人只需付79英镑。

涉事免税店则回应,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该贵宾券条款对飞往任何目的地的所有顾客均一致有效。

虽然表达了态度,但这份声明依然回避了关键问题。声明中并没有解释折扣券的金额问题,也没有明确到底花多少钱才可以得到VIP,更没有解释为什么对飞往中国的顾客要这样对待。

一张优惠券看似不起眼,它的消费门槛被商家随意设定,并专门提高了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门槛就另当别论了。面对一群热爱出游舍得花钱的游客,面对他们强大的购买力,希斯罗机场却做了一笔很有可能因小失大的买卖。

上世纪80年代,米兰、伦敦和纽约的奢侈品商店里到处都是富有的日本人,挑选着最昂贵的商品。30年过去了,中国游客开始渐渐取代日本人,他们出现在世界的商场,精心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客源地,2017年出境旅游花费有望超过2万亿元。麦肯锡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当下的十年,可支配年均收入能够支付得起私家车和小件奢侈品的中国城市家庭比例将增长近6倍,换句话说,中国旅游消费的繁荣才刚刚开始。

钱多不代表“人傻”。这股强大的购买力还正在变得更强大:他们面对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货比三家”,他们具备不断提升的购买力,也拥有不断提升的辨识能力。

随着中国人消费能力的增长与消费观念的变化,飙升的不只是出境人数和钱包厚度,中国游客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较富裕的游客日益把“体验”置于购物之上。

他们更加注重目的地印象和旅行体验,购物不再是单纯的目的,而渐渐退居为旅行的顺带品和感知目的地的渠道。及时理解和适应中国人快速变化的品位和消费模式,则是各旅游目的国和商家绞尽脑汁、有效获利的关键。

中国游客在海外“吃盒饭血拼奢侈品”的名声,正在发生改变。与出行目的地的变化相应,中国游客的出行目的和方式也在升级。

2018年的春节临近,虽然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今年春节,大家的出境游意愿也很强烈。

那些看着美剧长大、说着流利英语且自信的中国游客,选择与更远的世界亲密接触。除了购物,越来越多年轻的自助游中国人,把更多时间花在了美术馆和博物馆里,了解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国人的“买买买”变得越来越理性,希斯罗机场的算盘却越打越糊涂了。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