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国家发改委:不断加强企业债券事中事后监管

出处: 作者:记者 程维妙 网编:尹文武 2017-10-11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维妙)近两年来,不少国企乃至央企都曝出了债券违约,刚性兑付的“金钟罩”被打破。国家发改委在10月11日的刊文中指出,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企业债券的发展底线,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未来还将规范企业举债行为,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债券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据国家发改委披露,十八大以来,企业债券累计核准发行2206只,规模超过3.26万亿元,相比之前五年增长了34.36%。2006-2016年,企业债券累计发行达5.18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表示,始终将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企业债券的动力源泉,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杠杆率一直围绕着我国企业。究其原因,原河北省金融办主任史玉强指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目前还实行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的模式,直接融资比重太低,造成杠杆率过高。

直接融资这种减去中间环节的做法,带来的好处就是资金能够不经倒手就进入实体经济。国家发改委表示,十八大以来这五年间发行的3.26万亿元企业债券,资金主要都是投入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以及环保、旅游、养老等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领域,畅通了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融资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也曾提到,债券市场发展推动了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结构改革。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2年,企业债券只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1.8%,到2016年增长到16.8%,企业债券占直接融资比重达80%。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换挡期”,市场中的融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国家发改委表示,始终将创新投融资机制作为企业债券的重要抓手,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3年以来,已陆续率先推出了16个企业债券专项创新品种,引领整个信用债券市场创新发展。

国家发改委称,未来还将强化企业债券的产业引导功能。坚持企业债券品种创新不停歇,提高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行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去,挖掘潜力,发挥出企业债券更大的作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助推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企业债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违约风险也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近两年来,在经济“换挡期”的背景下,不少国企乃至央企都曝出了债券违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是违约集中爆发高峰期,一年半的时间里,共有88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到52家发行企业,违约规模达496.94亿元。

违约潮对市场情绪有着不小冲击,企业弃发债券规模也一度暴涨。国家发改委强调,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企业债券的发展底线,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规范企业举债行为,对企业债券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此外,国家发改委还提出,要加强企业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债券信用档案,开展企业债券中介服务机构第三方信用评价,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