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一座超大型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变迁

出处: 作者:蒋梦惟 网编:蒋梦惟 2017-03-19

华能

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正式拉开了北京电厂无煤化的大幕,北京也由此成为了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截至目前,北京这座最后的燃煤热电厂已实现供电820.39亿度,为北京电力、热网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悉,目前华能三期燃气机组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三季度投产使用,代替燃煤机组完成冬季取暖保障等使命。

在北京这样一座世界级的超大型城市中,一场能源消费结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C2017-03-20新闻2版表格

为环保而生,为环保而停

“虽然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是应北京愈发严格的环保治理要求才提前10年停机的,但其实它最初就是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改善环境质量而建立的,直到现在也仍然能达到北京相关污染排放标准。”华能北京热电厂厂长杜成章回忆称,1991年2月,北京首次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并开始实施新的能源规划,当时,为了解决北京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北京东部地区热负荷增长等需要,原国家计委同意新建华能北京热电厂。

杜成章介绍,华能北京热电厂是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按照41%、34%、25%比例共同出资建设的,后被北京市确定为首都东南热电中心。数据显示,华能电厂共有5台燃煤机组,1999年6月建成投产,总装机84.5万千瓦,供热能力2600万平米。自1998年投产至2016年12月底,华能电厂一期燃煤机组共发电820.39亿度,供热2.17亿吉焦。杜成章介绍,在2015年石景山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关停后,华能北京热电厂在非采暖季承担着北京地区集中供热重要用户80%以上的供热面积。“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后,每年可削减燃煤约176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1吨、氮氧化物排放约285吨、粉尘排放约110吨。” 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春贵透露。

事实上,北京近年来一直计划在市内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面关停国华、石热、高井、华能四大燃煤热电厂。除华能外,其余三大燃煤热电厂已先后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实现关停。而且,北京还于2013-2015年相继建成投运了西南、西北、东北热电中心,东南热电中心的2台燃气机组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另据华能北京热电厂行政部主任刘海生透露,华能燃煤机组初期投资约为70多亿元,而后每年的运营成本约为2-3亿元,机组建成后先后投入了10多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停机备用后燃煤机组仍然作为北京惟一的热网应急备用热源使用,每年维护、保养等费用基本与此前运营成本大体相当。

能源结构调整之路

从一个以用煤为主的城市到天然气消费全面推行,北京的能源结构调整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以供热为例,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前,北京供热用能主要以煤为主,该类能源占全市供热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了80%左右,居民用气大多使用的是煤制气、液化石油气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回忆称,1990年可以称为是北京引入天然气使用的起点,最早主要供应给首都机场日常炊事等用途。

“此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为北京带来了真正的能源供给结构转变,供气量大幅增加,从此前的年均几千万立方米一举增加到了20-30亿立方米。”韩晓平坦言,其实早在1998年、1999年左右,业界就有观点认为以天然气替代燃煤锅炉的做法不够经济,因为燃气锅炉只有冬天才能使用,造成全年大部分时间供气管道的浪费,因此开始有人提议将冷热电联产。最终,北京于2000年规划、2002年在亦庄建成了首座燃气电厂,利用华北油田的供气,实现高温能源发电、低温能源供热,把原本只有50%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了供暖季最高的80%。有专家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北京加速拓展使用天然气发电供热比例的思路愈发清晰了起来。“而自2008年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建后,北京的天然气供应量进一步扩大,能源结构调整步速进一步加快。”韩晓平表示。

据北京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在2010年-2015年间,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从6359.5万吨标准煤涨至了6852.6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品消费的占比从29.6%下降至了13.7%,降幅达五成多,而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却一路从14.6%增至了29%,增幅也达到了一半左右。

其实,韩晓平坦言,在北京能源结构变化调整过程中也有过“阵痛”的经历,比如在天然气使用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在已经明显高于煤炭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涨价,而且供气可靠性也时常存在隐患,供气企业的地下储气库投资难以落实,导致冬夏用气量波动过大,最高波谷差高达10多倍。此外,还有专家透露,当年,天然气发电并入电网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不过,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随着北京能源结构的调整,北京的用气、用电价格调整还是相对平稳的。“这些年来,北京的居民用气每立方米只涨了1元多/立方米,调整后也只有不到3元/立方米,但是在我国其他城市,部分用气价格已高达4-5元/立方米。”

价改挑战迫在眉睫

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的关停只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而北京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必难以一蹴而就,包括天然气价改、补贴政策改革都是相关部门必须要跨过的一道门槛。

韩晓平表示,此前,因为天然气生产成本较高,管道建设技术还有待提高,天然气沿线浪费率较高,天然气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为此,北京每年都会给京能集团等天然气企业一定补贴,不过随着建筑保暖效果越来越好,管道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天然气浪费率会逐步降低,经营成本正在不断减少。“然而,毕竟天然气成本要比煤炭高的多,如何平衡这部分支出是未来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林伯强表示,随着补贴逐步取消,可能有更多的问题将逐渐衍生出来。

“现在,北京已经开始推行天然气阶梯气价,居民可以安装具备通讯功能的天然气智能电表,但这这类电表单个售价往往在上千元,但现在,天然气公司、居民自己掏钱换表意愿不强,政策推行遭遇一定阻力。”韩晓平坦言。对此,林伯强也表示,未来北京的居民用气规模将越来越大,但目前阶梯价格政策仍有待完善之处,尤其是阶梯界限不明显,调控作用难以充分显现。

此外,随着天然气需求量越来越大,冬季供暖期天然气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储存天然气以备不时之需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天然气储气设施包括地面储气罐和地下储气库等,这些储气设施既有国企承建的,也有民营企业兴办的,平日里从国外或国内气田内低价收购天然气进行储存,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天然气供应不足时,将储气以高价卖给天然气供应商,弥补上游的供应量。然而林伯强指出,以前我国储气设施经营企业购买和销售天然气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全权决定的,但由于政府定价一般较低,企业在扣除成本之后盈利很少,甚至有时会亏本。此外,且随着我国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购地成本又越来越高,就导致了社会资本更加不愿投建储气设施的局面。

相关链接:

北京电厂基本情况

目前,本市电厂共27座,总装机1126.8万千瓦。其中,燃气电厂14座,总装机994.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厂13座,总装机132.5万千瓦。通州华电、京能上庄、华能电厂三期燃气电厂及通州可再生能源电厂、阿苏卫垃圾焚烧电厂正在建设中,总装机158.7(燃气147.7万千瓦,可再生11万千瓦),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2016年北京社会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北京地区电厂年发电量418亿千瓦时,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41%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