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

出处: 作者:记者 蒋梦惟 林子 实习记者 杨宏伟 网编:张兰 2017-03-17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 实习记者 杨宏伟)3月16日,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封顶,至此,机场最主要的建筑物将全面转入钢结构安装阶段,按照工期计划,2019年新机场将建成并投入运营。此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指出,目前我国现有机场层次不够清晰,功能结构有待完善,部分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繁忙机场和繁忙航路的空域资源紧张,为此,我国还将进一步增强北京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2025年形成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据了解,未来北京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和天津、河北两地的机场将分特色错位发展,解决层次不清、功能结构待完善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日前指出,目前我国机场体系结构尚需优化,运输保障能力也有待提升。对此,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曾介绍,北京新机场将建成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考虑将未来增加的航班时刻向国际航班倾斜,民航局鼓励航空公司转移部分航班至天津、石家庄,控制包机、加班和货运航班。

对此,民航专家、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专家委员綦琦表示,我国机场功能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与功能定位及建设规模和体量有关,目前,我国机场建设普遍存在只是考虑自身利益,建设过于超前大型的“国际枢纽”机场的问题,导致区域性恶性竞争,具体的航线布局等方面与区域自身发展情况和需求不符。而目前,京津冀机场群分特色错位发展,已经明确差异化定位,未来,北京新旧机场将成为主轴,承担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天津主要打造货运和国内航线枢纽,石家庄机场主要打造低成本的区域枢纽和大众化的航空,三地机场的功能将会呈互补关系,可以有效解决层次不清的问题。

不过,綦琦还指出,京津冀三地机场错位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在于地缘的差异,与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相比,石家庄能力相对较弱,功能定位仍难实现。綦琦认为,要使低成本运营的机场突破现状,停留在法规和规划层面是不够的,一方面需在市场层面适当结合资本,使机场之间采取合作,促使三地机场相互持股,收益风险共担,使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实现收益匹配。

另一方面,在航线设置上,需做好配套措施,削减甚至取消北京去往三四线城市的航班,确保分流到天津、石家庄机场。此外,对于北京新机场的建设,綦琦指出,新机场增加了北京的地面保障资源放量和时刻放量,但北京机场资源的增加,也将给天津石家庄机场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在建设机场群的同时,也要注重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构建以枢纽机场为核心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