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3500亿元的“国家级”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再下一城。3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官网公布消息称,日前,由诚通集团牵头成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企结构调整基金”)以18亿元成功认购中国国航2.13亿股,这是该基金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诚通集团公开表示称,未来,该基金还将重点助力钢铁、煤炭等领域去产能,不过业界指出,产能过剩领域本身具有的经济效益就比较低,投资风险也更大,基金在投资的同时,还需督促企业辅以大刀阔斧的改革,避免资金“打水漂”。
诚通集团表示,国企结构调整基金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成为中国国航第七大股东。中国国航本次募集资金总额约112亿元,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国航的业务服务升级和改革转型,包括购买15架波音B787飞机、电子商务升级改造、机上WIFI等项目。此次投资,体现了基金促进央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定位,有利于带动和引导资本的优化配置。
据了解,以物流仓储为主业的中国城通成立于1992年。在2014年7月时,该公司入选我国首批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名单,成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在酝酿启动两年有余后,去年9月底,中国诚通宣布牵头发起成立国企结构调整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3500亿元,将接受国资委的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
诚通当时披露,此基金不仅会助力国企转型升级,也会发掘国企重组整合和清理退出过程中的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将重点助力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僵尸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以及与中央企业主业无互补性、协同性的低效业务和资产的退出,建立退出机制和通道。
“此基金并非普通的风险投资基金,而是带有一定政策导向和特殊职能的基金,盈利并非放在首位”,国企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基金成立之初,中国城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局集团等十家大型国企分别出资,且均超过10亿元,此举带有分散风险的意味。
祝波善分析称,相比于其他行业,产能过剩领域本身具有的经济效益就比较低,投资风险也更大,在去除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资金注入,但如何在去产能、关停僵尸企业和转型升级之间找到平衡点,并获得盈利,并非易事。
“不过,这一基金最终还是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祝波善提醒,在基金未来投资兼并重组或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时,还必须辅以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企业之所以经营困难,归根结底还是经营、管理不当,如果基金只负责注入资金,却没有考虑企业内部改革的问题,资金也有可能“打水漂”。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