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环保部:今年起与全国环评机构将无一与环保部门有关联

出处: 作者:蒋梦惟 网编:张畅 2017-03-09

vc478607259_1489060063915_85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答问。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我国环评机构“脱钩”工作作出公开承诺:“从今年开始,不论是人或资产,我国将没有一家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有任何关系。”

陈吉宁介绍,2015年开始,中央巡视组直指我国环评系统存在“红顶中介”的问题,部分关系属于环保系统内部的环评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才裁判员问题突显。对此,2015年,环保部要求到当年底,环保部直属的8家环评机构率先完成“脱钩”,而到去年底,全国所有地方环保部门350家环评机构分两批已经全部完成了脱钩任务。“脱钩之后,目前全国共有环评机构968家,其中企业法人机构818家,事业法人机构150家,从业环评工程师10746人。从进展情况看,脱钩进展比较平稳,从体制上解决了‘红顶中介’的问题,有利于环评市场的健康发展。”

环评机构“脱钩”归根结底还是要规范这一市场,让环评能够更充分地起到污染“防火墙”的作用。对此,陈吉宁介绍,我国将利用战略和规划环评领域“划框子”,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对国土空间开发的强约束。其次,在项目环评领域定准规则,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即明确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可以排放的强度是多少;排放的总量是多少;带来的环境风险要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国将环评改为后置审批的改革备受业界争议,有专家甚至担忧这将大大弱化环评的“门槛效应”,让环评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对此,陈吉宁明确,我国将加大对环评的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全国环评监管平台,此后,所有的环评文件要上传到这个平台进行公开。同时环保部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环评进行监管。“批得对不对,项目落没落在不该落的地方,突没突破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将受到监管并明确各级责任。”陈吉宁表示,其次,环评将强化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衔接,即把环评要求的每一项环保措施落实在排污许可证上,作为下一步企业投产运行的守法依据,也作为环保部门执法的依据。

在环评行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史无前例的环评机构“脱钩”改革无异于是一次行业“地震”。“没有了‘铁饭碗’,改制后的环评机构将走出象牙塔直面市场竞争,生存压力之大可见一斑。”有环保业内人士直言,这对于不少“脱钩”环评机构来说,是一道事关生死的坎,如果转型改革及时、对路,未来就能分得更大的“蛋糕”,但如果消极、保守地面对市场,被淘汰也是无可避免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