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1月我国FDI、对外投资双双下滑

出处: 作者:张畅 网编:蒋梦惟 2017-02-16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2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披露,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9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3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7%。此外,同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也出现回落,同比降幅达9.2%。业内认为,在全球投资市场萎缩且国内收紧监管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确实难以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不过在市场效应和人才优势的加持下,未来我国中长期FDI规模仍有望不断扩大。

从对外投资主要领域看,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投资受到重点关注,1月国内企业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79.4%和33.1%,而流向房地产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分别下降84.3%和93.3%。与此同时,企业对外投资融资渠道趋于多元,1月最大的两个对外投资并购项目均通过境外融资完成,金额合计83.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全国FDI为801亿元人民币,同比出现下滑。不过孙继文表示,这与基数及春节因素有关,但从中长期看,我国吸收外资还是具有很突出的优势和条件,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将保持在6.5%以上,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去年起全球投资市场逐渐萎缩,至此仍未见明显好转,我国的对外投资多数也受到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而针对近两年来不少国内资本借道投资实际赴国外炒作房地产和股票的行为,去年底外管局进一步收紧了监管,也使得这部分“投资”大幅缩水,“此外,近期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并购行为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抵触,多重压力下,1月的对外投资确实难以保持以往的快速扩张。”

实际上,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四部委就曾警告,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了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一些企业在力所不逮、甚至资不抵债时还要去搞大额对外投资。随后,监管部门开始着力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加强了对企业对外投资的真实性审查。

而针对同样走弱的FDI形式,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我国中国吸收利用外资中长期投资的优势较为多元。“中国具有较强的市场规模效应,世界500强和主要的跨国公司,都不敢忽视这个巨大的市场,此外,我国集聚和规模发展上也有较扎实的基础,且高中低端的人才配套丰富,对于外资的驻扎壮大无疑是很好的资源条件。”在张建平看来,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扩大外资的市场准入,自贸试验区现在已经扩展到11个,“一带一路”建设也提供了更好的利用外资平台,“可以说,我国中长期吸收利用外资的规模仍然会不断地、持续地扩大。”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