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越加便利的移动通信技术深刻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日前,工信部公布了今年春节期间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显示,在流量资费下降、春节特惠流量包促销、拜年方式互联网化等多因素推动下,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2.59亿G,是2016年的两倍,但短信发送量却同比下降近1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16年春节期间通信业同样出现了“流量进、短信退”的情况。分析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继续发展、资费标准进一步下降,未来这一态势还将持续。
具体来看,在流量资费下降、春节特惠流量包促销、拜年方式互联网化等多因素推动下,今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2.59亿G,是2016年的两倍,其中除夕当日,移动数据流量消费3598万G,同比涨幅高达88.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短彩信和电话拜年方式下降明显,春节假期7天,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116亿条,同比下降16.9%;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累计完成647亿分钟,同比下降11.8%。除夕当日,短信发送量31.9亿条,下降幅度达32.8%。
数据显示,2017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42亿个,比2016年除夕的80.8亿个增长75.7%,收发峰值达每秒76万个;支付宝“五福红包”活动参与者中最终有1.68亿人集齐五福。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沟通工具走红,传统的短信电话已经越来越难唱主角,而各类节假日往往成为检测用户对流量以及短信需求量的试金石。据了解,自2013年春节放假期间拜年短信创出311.7亿条的历史高点后,2014年出现“拐点”,当年春节期间短信业务量下降42%至182亿条,随后节节走低。在2015年春节七天假期内,全国共消费4937.6万G移动互联网流量,每用户平均每天使用54.8M,比平日流量高出50%以上;2016年春节假期内全国共消费1.28亿G移动互联网流量,是2015年的2.6倍,但移动短信发送量仅为2015年的2/3。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