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两会关注】市卫计委:社区医院不能变成挂号处

出处: 作者:蒋梦惟 网编:张畅 2017-01-16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在1月16日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新闻发布会上,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了北京推行分级诊疗最新进展,“去年北京有22万人次通过社区进行转诊服务,是2015年的将近3倍。”但方来英同时强调,社区不能变成一个挂号处,要通过分级诊疗让有不同医疗服务需求的人通过不同专业人群来解决问题。

u=776674277,2398204317&fm=23&gp=0

在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分级诊疗被视为化解三级医院、知名医院患者和需求过于集中,以及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大医院"“一票难求”、小医院 “门可罗雀”的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国家和各地推进医改的相关政策中,分级诊疗也早已成为一大关键词被频繁提及。日前,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两院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现场接受代表询问和政协委员咨询时,方来英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现在已有40%有医疗服务需求的常住人口是靠基层医疗提供的供给,而去年北京16个区53个医联体内上转患者22万余人,比2015年增加了近2倍。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实际上,早在2013年11月,市卫计委就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明确北京要开展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医联体建设,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其中,打通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和大医院之间的转诊通道成为了北京近年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此后就有业内人士担忧称,由于北京的居民还是习惯性地不论什么病都去三级医院、知名医院诊治,因此社区医疗机构往往会被当做是一个大医院的“挂号处”,没有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盲目的转诊流动仍然存在。因此,方来英本次也再次明确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角色。

对于今年北京将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上的规划,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这四类慢病患者的签约率、社区就诊率,在转诊率、用药对接上形成机制。而且市、区两级将加大投入建立远程会诊信息联网系统,推进市级临床会诊中心、医技会诊中心建设,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治理,减少无序流动。此外,今年北京还将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等患者的和治疗问题。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