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两会关注】北京将不会压缩中心城区产科床位规模

出处: 作者:蒋梦惟 网编:张畅 2017-01-14

2017106110205_14053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多个中心城区重点医院日前都确定了远郊区的纾解方案和时间表。而面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1月13日晚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两院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现场接受人大代表询问和政协委员咨询时,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明确,虽然今年北京将不会“应急”增加助产床位数量,但从中长期来看,北京的床位供给还是趋紧的,会适当进行扩充。不过,不会因为建设新院区、分院而压缩中心城区存量助产资源。

公开信息显示,友谊医院等多个中心城区大医院都已确定了新院址的建设规划,其中,与“二孩”生育需求密切相关的北京妇产医院南院区也在去年12月1日起开始了试运行。然而,由于多个已披露疏解计划的医院都确定要将“瘦身”,压减门诊量、床位数,社会上开始有声音担忧中心城区存量助产床位是否也会逐步减少,加剧生育高峰期的供需矛盾。对此,耿玉田明确表示,北京不会压缩城六区的助产资源,而且考虑到中长期北京的分娩需求将维持相对高的状态,产科床位供给将进一步趋紧,未来北京还将适当扩充增量。“北京妇产医院在已确定东南西三个院区格局的基础上,目前还在筹备选择建设新院址,大致方向主要是城东南、五环外区域。”耿玉田表示。

耿玉田介绍,去年初北京进入了产科建档高位状态,并在3月时达到了3.6万人的最高点。受此影响,去年10月开始,北京分娩量开始走高,并在11月进入高峰期。“因此,去年北京采取了应急增加床位措施,存在增床空间的特需病房已经关闭,而且妇科医疗资源甚至其他科室床位资源也尽可能地充实到助产床位中,全市原本计划增加1000张床位,实际上全年增加了1400张,总数达到5400张。”

对于今年,耿玉田表示,一季度北京将继续延续去年底的生育热度,形成分娩高峰,达到2.1万-2.4万人,但全年的分娩量预计基本与去年持平,仍然在28万人左右。“实际上,从去年四季度起,北京产科的建档量出现了大幅下降,部分月份已降至2.1万人,同时,去年为应对生育高峰,北京采取应急措施,增加了1400张产床,助产床位总数已达5400张,根据测算,目前的床位资源规模已基本与需求匹配,因此今年全市将不会再增加新的床位。”耿玉田表示,现在全市“一档难求”局面已得到改善,建档率从去年3月最高的138%降至了108%,二级助产机构更是降低到了90%左右。

   目前,位于朝阳区西大望南路周家庄的北京妇产医院南院区已于去年12月1日起开业试运行。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妇产医院南院区试运行期间只开放妇科病房,妇科首次开放32张床位,并根据需求增加床位。此外,北京妇产医院已将东院区妇科病房改造成了产科病房,将扩增70张产科床位,产科承接能力将提高30%以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