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正式启动

被指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仍需立法规范履约

出处: 作者:林子 网编:蒋梦惟 2017-01-10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林子)PPP“叫好不叫座”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难题,为此,国家发改委在1月10日发布消息称,已经与证监会债券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召开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座谈会,推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进行证券化融资。据了解,这是国家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文后首次召开座谈会,标志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正式启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虽然能盘活存量,但仍然无法解决PPP盈利难和政府履约能力待提高等根本性难题,还需要“多管齐下”引民资。

记者了解到,PPP项目往往集中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涉及资金往往超过亿元,建设和回款周期都比较长,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大量资金长期沉淀在同一个项目里,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也会使得一家企业只能投资少量PPP项目,降低存量积极性,减缓PPP项目的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通知》,提出第一批进行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的筛选工作即将启动,明确已建成并正常运营2年以上、具持续经营能力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可进行证券化融资,同时证监会为PPP资产证券化开“绿色通道”。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PPP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可以提前收回资金,用于投资下一个PPP项目的建设,达到放大杠杆的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能通过资产证券化赚取差价,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资本进入PPP的积极性。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资产证券化实际上依旧无法解决PPP的根本性难题。一方面,金永祥表示,国家发改委规定,要已经建成并运营2年以上的项目才能参加PPP项目证券化,而我国PPP项目实施从2014年底才正式启动,上述原因可能会导致符合标准的项目并不多,从短期来说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推广PPP项目,首先需要让社会资本有所盈利,其次要提高政府的履约能力,现在不少政府最初对企业承诺给就PPP项目进行可行性缺口补贴或优惠政策,但最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将优惠落实到位,企业进入PPP项目后的利润由此受到影响。

对此,金永祥建议称,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政企双方的履约能力,“解决PPP落地难的根本性问题还是要尽快推进立法,在法律层面上对履约行为进行规范,否则仅靠资产证券化也不一定能完盘活PPP”。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盈利方面,我国曾在2016年10月通知要率先在部分省份的个别行业中完善费价机制,设置平均行业基准利润率,给民间资本投资明确的市场预期,由此也能激发社会的积极性。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