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11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创年内新高

出处: 作者:张利涛 网编:蒋梦惟 2016-12-15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张利涛)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12月15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11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57.4亿美元,同比猛增76.5%,增速创年内新高。与此同时,今年前11个月对外累计直接投资金额为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3%,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有机构统计,仅在11月第一周,我国对外承包项目就达到20项。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中国交建与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签署的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金额约460亿马币(约750亿人民币) ,该项目是至今为止中马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此外,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步伐加快,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资料显示,11月中国企业完成了7项企业收购,包括复星斥资1.75亿欧元收购了千禧银行16.7%的股份,成为葡萄牙最大上市银行的最大股东。

针对我国11月对外直接投资增速迅猛一事,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 11月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加快是系列政策基础累计产生叠加效应。政府一直坚持“走出去”政策,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加强产能合作等,这一系列政策叠加,让中国从商品输出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下,企业“走出去”意愿加强,“诸如复星集团斥资12.6亿美元收购印度格兰德制药公司,海尔集团以56亿美元的价格交易整合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家电业务等。”白明举例说。

不过,有分析认为,11月单月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比较快主要是由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压力加大,因此就对外直接投资增速迅猛一事持谨慎态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记者,受美元加息影响,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失压力加大,虚假贸易和违规对外投资时有发生,“对此,政府已经开始加强监管,对跨境投资交易实施严格审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保证民间资金对外投资的真实性。” 商务部等四部门日前表示,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同时也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等领域出现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徐洪才表示,在看到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吸引外资增速低迷的现状。他指出,目前国内产能过剩,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外资投资意愿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商开始实行国民待遇政策,对国内企业和外商企业一视同仁。而习惯于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外商,对中国营商环境开始多有抱怨。”不过,白明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他表示,我国吸引外资的快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更多通过吸引外资来弥补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过去吸引外资目的是带来资金、就业等,现在更多注重带来技术,并且符合中国产业发展方向。”

此外,孙继文强调,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将于近日印发《京津冀商贸物流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疏解首都区域性商贸物流功能为核心,推动商贸物流功能疏解提升、商贸物流项目转移承接和商贸物流产业带建设等三项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形成以北京市商贸物流业态、模式创新为引领,以天津市国际化、专业化物流为支撑,以河北省集约化、绿色物流基地为保障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