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美终裁中国产轮胎存倾销和补贴行为

传导效应有望加速轮胎行业洗牌

出处: 作者:记者 肖玮 实习记者 南淄博 网编: 2015-06-15

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实习记者 南淄博)国内轮胎企业或将在炎炎夏日中迎来行业的“寒冬”。美国商务部于2014年7月15日对从中国进口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的调查结果终于出炉,近日,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美国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倾销幅度从14.35%-87.99%,补贴幅度为20.73%-100.77%。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透露,我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但同时,美国也是对我国出口轮胎展开“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分析指出,近年来频发的“双反”调查严重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

以乘用轮胎为例,2011年受美国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的影响,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急剧下降,2011年中国对美出口乘用车轮胎额跌到9.68亿美元。在三年期满后,中国轮胎对美国市场出口才快速回升。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金额达23亿美元。业内有担忧美国的“双反”调查是有传导作用的,接下来欧盟、日本、印度、澳洲都可能跟进,形成连锁反应。

中美在轮胎产品领域频频发生贸易摩擦,同样也使得国内一些依赖出口的轮胎企业在经营上步履维艰。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佳通、赛轮等本土品牌,像固铂、倍耐力、锦湖等在华设立分厂的国际轮胎企业也不幸“躺枪”。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全球75大轮胎生产商中有26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山东占12家。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轮胎生产企业287家,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有专家指出,竞争力相对较差的企业,将是此次美国“双反”的最大受影响者。很多中小轮胎企业以出口为生,而美国又是中国轮胎出口第一大国,此次“双反”将会导致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自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以来,已有包括双星、赛轮等不少中资轮胎企业开始将产能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版权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